热门看点:妈妈的“防冻套餐”
发布时间:2022-11-17 07:15:24 文章来源:金陵晚报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测评 > 正文


(相关资料图)

□妙如

我小时候,每年冬天都会冻手。不像北方室内有暖气装置,那时四川的冬天,空调之类的取暖设备,还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,屋内屋外一个温度。天气转冷,我平日里白白嫩嫩的小手,就红肿得像馒头一样,稍微暖和一点,还会发痒,忍不住想去挠。为此,妈妈想了很多办法。

我上幼儿园大班时,妈妈打听到一个偏方,大致是泡酒后的樱桃,用来擦拭冻手,可以缓解肿痒。那年夏天,妈妈专门去市场买最贵的樱桃,反反复复清洗好几遍,才小心翼翼放进酒坛。冬日,妈妈每天把浸润了好酒的樱桃摩擦出汁液,擦拭我的冻手。痒虽然有好转,肿胀情况却依旧如初。妈妈还在锲而不舍地打听偏方,不论什么方法,都会尝试一番。至今,我都记得,妈妈每次凝望我那双冻手一脸心疼的模样。

上小学后,手套成了每年冬天的必需品。妈妈买最保暖的毛线织手套,样式则是几经改良后才定型的。最初,老妈织的手套是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的常规手套。后来,她发现我写字都得把手套取下来,很不方便。手套就被妈妈改织成单列的露指型,极大增强了使用的灵活性。又过了一段时间,追求完美的妈妈,在手套背部加了一个小兜。我做完作业后,可以把小兜罩下来,遮住露出的地方,指尖到掌根就都被严密包裹起来。至此,妈妈的爱心手套终于定型。那以后,每年织的手套,她都紧紧追随流行元素,在颜色和图案上下功夫,让我的防冻手套兼具实用性和高颜值。

一个冬日的傍晚,已是中学生的我放学回家,发现书桌上有个小纸箱,打开一看,里面是一个比三寸砚台大一点、厚一些的铁制圆盒。妈妈告诉我,那是暖手炉,这种新产品是她专门托人从大城市买回来的。我拿着这个新鲜玩意儿高兴得手舞足蹈。当晚,妈妈就为我演示了如何使用这个“小火炉”。先用专门配备的小铁钳夹住钢炭在酒精灯上点燃,随后将钢炭放置到手炉里面的石棉网中,最后上下盖对齐、扣紧。再配上妈妈前几天钩织的隔热袋,太完美啦!手套加暖手炉,既长时间保暖,又不至于烫手,这组搭配伴我度过了中学时代的数个寒冬。

后来,我考上了北方的大学,即将启程前打开老妈为我准备的行李箱,一双带绒皮手套和粉色暖宝宝赫然在其中。我哭笑不得,对妈妈说:“冬天还早着呢!到时候再买也不迟。”不再年轻的妈妈笑道:“为了买这两样东西,我跑了好几个商场,货比几家。直接接触皮肤和带电的物品,一定要安全才行!”尽管我已经满18岁,但在妈妈眼中,我依旧是那个喜欢依偎在她身边的小女孩,依旧是那个每到冬天就会冻手的小姑娘。所以,防冻套餐她要亲自准备才放心。那个冬天,室内有暖气,室外有老妈的皮手套加暖宝宝组合,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北方,我居然破天荒地顺利过冬,手再也没有冻肿。

回想过去的十几年,一直都是妈妈助力我积极抗冻,最后终于打了个漂亮的阻击战。那些升级迭代的防冻套餐,盛载着深深的母爱,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团,消融了冰雪风霜,也温暖了我所有的冬日记忆。

标签: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