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消失的她》开分7.5,但在上映第三天便降到7.0。
可电影票房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,不仅打破预期,还实现了逆跌,单日票房连续破亿,预测总票房也是一路高涨。
不得不说,陈思诚确实很懂商业,也知观众的心理。
【资料图】
虽然《消失的她》中的那些反转有些刻意,但却可以用不断地反转来让观众暂时停止思索影片的逻辑,沉浸在惊讶之中。
等缓过神来时又来一个反转,这种频繁让观众从认为合不合理转换成期待接下来有什么反转,这是很讨巧的行为,但观众在影院很吃这一套。
尤其是彩蛋,推翻了正片的所有逻辑。
既可以让电影有更多解读和讨论度,也能够助力宣发,满足观众和角色大团圆的夙愿,一石二鸟。
还有片尾倪妮和黄子琪那几分钟类似于姬片的片段,攻受的模式也利于吸引观众与营销,所以电影的评分会下降,但票房绝对不会低。
那么陈思诚是怎么做到让一部中庸的影片值回票价的呢?借助麦格芬的五重反转。
在影片一开始,陈思诚就布下一个陷阱,让观众往里跳,那就是朱一龙的妻子有没有消失?
当观众顺着这个谜团抽丝剥茧时,突然来个反转,文咏珊出现在朱一龙身旁,但朱一龙极力否认她是自己的老婆。
可文咏珊能够说出她与朱一龙交往到结婚的所有细节,并且酒店的工作人员和监控都能证明文咏珊确实是朱一龙的妻子。
这时观众就会有“朱一龙和文咏珊到底谁在说谎”的疑问,为了找到答案,被影片的剧情走向所吸引。
陈思诚也明白观众看到这里的诉求,并没有拖泥带水,而是加快电影节奏,让倪妮出场当朱一龙的律师,直截了当地告诉观众这是文咏珊他们布的一个局,请君入瓮。
随后陈思诚不断加深这个印象,对观众施展曼德拉效应。
如朱一龙夫妇住的酒店的大堂经理被买通做伪证,文咏珊故意出现在朱一龙的身后,并喊他“老公”,使酒店前台误以为他们是夫妻。
还有文咏珊几次三番的迫使朱一龙发怒,对她施加暴力,让观众觉得朱一龙是受害者,是文咏珊他们精心策划了这一切,包括枪手的追杀。
可在这个过程中,陈思诚还留下了一些便于后面反转的草蛇灰线。
如朱一龙为什么那么着急立案,始终在强调自己没时间了,文咏珊他们为什么不为钱,只为玩弄朱一龙?朱一龙妻子那个导演闺蜜是谁?
这些蛛丝马迹在主线之外形成了一条容易被忽略的暗线,待到所有矛盾积累在一起后暗线反客为主,非常突然的意料不到肯定会让观众吃惊。
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,陈思诚又搞了一个小反转。
倪妮发现了朱一龙的秘密,他并没有对律师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而且还有不少真相未吐露。
“消失的她”一案似乎立马就要反转,让证据确凿的多人设局变成朱一龙的嫌疑最大,上演自己捉自己。
但导演很快就打消了观众的这种念头,让朱一龙来了一场近乎完美的解释,倪妮和镜头前的观众都被说服了。
这种错误引导和视点转移还是为了加强曼德拉效应,致使观众的思考不会拐到其他路口去,一直在朱一龙是受害者这个思维上停着。
直到片尾,谜底揭晓,文咏珊他们确实是团伙作案,故意让朱一龙掉入其中。
观众以为水落石出,故事一直按照自己所想而发展,但此时电影才算真正开始,即将迎来一个最大的反转,将前面的所有设想都推倒。
这种观众认为自己是旁观者,实际被陈思诚拉入成了当局者的反差会让观众大吃一惊,因为上帝视角不再有,取而代之的是突如其来的骗局。
换句话说,在《消失的她》中陈思诚从头到尾都在跟观众捉迷藏。
留下一些线索让他们去琢磨,可引导的方向往往都是错的,每当观众还在纠结自己是否猜错时,下一个悬念接踵而至。
一波三折的解构方式令观众乐此不疲地寻找答案,掉入陈思诚预设的一个又一个陷阱,并为一个又一个反转所迷惑。
只是结尾十分钟处理的不够好。
这种全靠最后补齐所有细节,来一次惊天大逆转让观众诧异,但前期铺垫很少的剧本结构就是编剧能力不足的体现。
同时也是一种懒惰行为,故意把最大的反转藏在片尾,忽略逻辑自洽的问题,学希区柯克,以求达到玩弄观众的效果。
可这种编排太过刻意,更像是套模板。
导演对叙述性诡计的运用不够到位,把某些角色和某些事情对观众进行隐瞒和误导的方法不高明。
当倪妮和朱一龙逃到一栋废弃楼里,看到墙上的报纸,再结合朱一龙的解释,以及倪妮多次恰到好处的出现和轻而易举的破谜,很多观众大概都已经猜到结局了。
这就让悬疑片失去了猜谜的乐趣,毕竟悬疑片的乐趣在于让观众的疑问悬着,不断地猜却始终得不到答案,心里的石头直到最后一刻也不一定能落地。
这种叙事方法应该在剧情发展中用讲述方法专门避重就轻误导观众,利用观众与电影只能通过导演叙述这唯一的渠道进行联系,在渠道上做文章。
很显然,导演没有搭建好这个渠道,他让渠道变成了一个透明的平台,把所有东西都一股脑的扔给观众,将一切都讲的明明白白,没有留白,只有流水线。
此外,文咏珊的演技太烂,根本没有撑起本该是点睛之笔的角色。
台词、表演都很尬,一个城府很深的人物被她演的极为肤浅,没有半点代入感,悬疑片一定要用好演员,不然成片质量必定大打折扣。
标签:
热门